“股债跷跷板”效应再现,投资者该如何应对?
近期资本市场风云变幻。6月以来,银行体系资金面持续宽松,资金利率走低,推动债券市场回暖。与此同时,受中美经贸谈判及5月PPI(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)、CPI(消费者价格指数)等经济数据下滑的影响,股票市场出现震荡调整。资本市场中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,使得股市与债市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,这一现象被称为“股债跷跷板”效应。
01 什么是“股债跷跷板”效应?
“股债跷跷板”效应是指在特定市场环境下,股票和债券的价格走势呈现出反向变动关系,就像“跷跷板”一样此起彼伏。即当股市走弱时,债市往往会走强;反之,当股市强劲时,债市则可能面临调整。
02 为什么会出现“股债跷跷板”效应?
“股债跷跷板”效应与经济基本面、资金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密切相关。
经济基本面通常会影响企业经营状况,从而影响股票市场走势。随着股市变化带动资金流向变化,进一步对债券市场产生影响。
当经济基本面较好时,企业盈利能力增强,推动股价上涨,资金可能从债市流向股市以博取更高回报。反之,当经济基本面较弱时,企业经营状况不佳,导致股价下跌,资金倾向于流入债市寻求稳定收益。
? 资金流动性
股市和债市所吸纳的资金来源不同。股市资金大多来自于居民、企业和非银存款,属于广义流动性层级,受经济预期和市场情绪扰动较大;而债市资金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,属于狭义流动性层级,会受到央行流动性政策的影响。
狭义流动性可以通过银行体系的信贷投放、债券投资等信用活动,转化为广义流动性,因此,二者长期变动方向通常具有相关性。但受传导速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,可能导致它们的变动存在时间差和方向相反的情况,从而引发“股债跷跷板”效应。
? 风险偏好
股票和债券具有相对“互补”的风险收益特征,通常认为股票是风险资产,债券是避险资产。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化会使得资金在股、债两个“池子”间流入流出,从而导致股市与债市之间出现此强彼弱的情况。
当股市走强时,投资者风险偏好增强,债券的吸引力降低,资金可能会从债市转移到股市,导致债券价格下跌,股票价格上涨。而当股市走弱时,投资者避险情绪提升,债券更受投资者青睐,可能导致资金从股市转移到债市,推动债券价格上涨,股票价格下跌。
03 如何应对“股债跷跷板”效应?
资本市场犹如浩瀚海洋,潮起潮落本就是常态。面对“股债跷跷板”效应带来的波动,投资者应保持平和的心态,才能在投资浪潮中稳健前行。
? 股债搭配,风险对冲
“股债跷跷板”效应的核心在于股票和债券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表现出相反的走势。因此,利用“股债跷跷板”效应,通过不同比例的股债搭配,可以在大类资产轮动中实现风险对冲,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波动率。
信托产品依托专业的投资团队,可以跨市场进行资产配置,构建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投资组合,帮助您分散投资风险,实现资产配置。
? 长期投资,熨平波动
观察近5年上证指数和中证全债指数走势图可以发现,“股债跷跷板”效应并非一直存在,而是呈现出短期性、周期性的特征。因此,应对“股债跷跷板”的关键之一就是坚持长期投资,利用时间的力量熨平短期市场波动,提高投资胜率。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投资,更有助于您稳住心态,提升财富稳健增值的可能性。
“股债跷跷板”效应反映了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之间的动态关系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理解“股债跷跷板”效应有助于您更好地进行资产配置,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。
天津信托为您提供专业的投资建议和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,帮助您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把握机会,有效应对市场波动,找到属于自己的投资平衡之道。